Mare

读《钱学森传》第三章摘记

为了解钱学森先生曾在加州理工学院加入的火箭俱乐部的相关细节,阅读《钱学森传》(叶永烈著)第三章,发现一些很有意思的地方。


摘录并记录感想如下

 

1. "在这里,拔尖的人才很多,我得和他们竞赛,才能跑到前沿。这里的创新还不能局限于迈小步,那样很快就会被别人超过。你所想的、做的要比别人高出一大截才行。你必须想别人没有想到的东西,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话。" 

"创新,是科学的灵魂。世界上最容易的事情,莫过于踩着别人的脚印走。这种因循守旧的人,就像老是围着碾子打转转一样,永远不能走别人所没有走过的路,创造别人所没有创造的东西。"


想法:

之前上过的一节通识选修课上老师所讲并非虚言,如果想不被别人超越,想真的做出一点事情来,那就必须想别人没有想到的东西,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话。


别人不认可你的想法,只要你认为是对的,那就做出来。如果你的想法所有人都认可,那么说明你的想法是庸俗的。



2. "在一次学术讨论会上,冯·卡门讲了一个非常好的学术思想,美国人叫‘good idea’。有人问:‘冯·卡门教授,你把这么好的思想都讲出来了,就不怕别人超过你?’冯·卡门说:‘我不怕,等他赶上来,我又跑到前面老远去了。’ " 


想法:

这是一种对自己创新精神的自信,产生goodidea是一种日常,不惧怕自己的good idea被别人模仿,自己始终在最前端探索,永远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3. "学术讨论会,他们这个团队每天上午在老师冯·卡门的领导下,争得面红耳赤是常有的事,下午各自回去整理、丰富自己的论点,忙到深夜。第二天上午又继续争论下去。" 

"灯越拨越亮,真理越辩越明。"


想法:

一直想采用,也尝试在团体中采用学术讨论会的模式,但效果并不让人满意。像文中这样,讨论过后能够整理、丰富自己的观点真是令人羡慕的一种结果了。


但如何能达到这种目的呢?是因为缺少一位好的导师么?还是因为自己的东西太少,大部分观点都是借鉴别人的研究成果得来,所以无法达到这样的结果么?



4. "冯·卡门教授亲自主持火箭倶乐部每周一次的研讨会,来自不同专业的五个小伙子分别报告自己一周来的新的设想,大家互相补充,冯·卡门给予指点。这样,一个个技术难题迎刃而解。" 


想法:

这更是令人羡慕的模式和氛围,有一位高明的导师指引,来自不同领域的人能够互相补充,互相促进。这不是为了跨领域而跨领域,而是现实的问题摆在面前,多个领域的人一起解决这样一个综合性问题。


而我目前想构建的局面便是,人为的构建/寻找一个综合性问题,几个人从不同的领域下手研究,补充知识(书籍、课程、论文anything),然后开组会报告自己一段时间以来有关于这个问题在自己的领域获得了哪些成果,彼此相互补充,最终解决这个问题。


最终期待的结果便是所有人获得多领域关于一个问题的局域知识体系,并对某一个领域有相对深入的了解和应用该领域知识的能力,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体会跨学科交流研究的体验。

评论
热度(10)

Mare

© Mare | Powered by LOFTER